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000930的股本结构

09-03-03 20:11 2657次浏览
leonfeni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000930目前中粮占股20.74%,其余都是流通股,在这点比例情况下,中粮会选择将其换入香港中粮控股吗?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2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leonfeni

10-04-02 15:47

0
中粮集团董事长:中国粮油控股将向乙醇燃料工厂投资
2010年03月12日  来源:华尔街日报  
  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China Agri-Industries Holdings Ltd., 0606.HK, 简称:中国粮油控股)今年准备向中国非谷物乙醇燃料工厂投资,该公司母公司董事长宁高宁周五表示。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 Ltd.)董事长宁高宁表示,中国经济规划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正在审核这一投资计划,今年可能获批。 
  宁高宁是在政协会议间隙作出上述表示的。他补充称,中国粮油考虑向南部省份广东和海南的工厂投资。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岳国君周四表示,中粮集团上市分公司将向中国生物燃料领域投资,但他没有指明由哪家公司进行投资,也没有提供有关潜在投资的详细情况。
leonfeni

10-04-02 15:44

0
路透香港4月1日电---针对内地食品消费要求提高,中国大型综合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企业--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0606.HK: 行情)计划扩充产能,并拓展下游业务,以实现届2012年收入倍增至约900亿港元之目标,并扩大其"米、面、油"的市场份额.

中粮控股董事总经理于旭波周四接受路透访时称,公司为实现上述目标,三年内将维持相对较高的资本开支,其中今年资本开支将大增2.2倍至83亿港元.

"如果仅仅从事农产品加工,对上游资源的要求更高,而进口原料的瓶颈将影响我们的发展."他称.

他指出,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更为严格,因而带动小包装食油、面和食用油的消费需求增加,故该公司自去年开始筹谋由中游的食品加工拓展至自营品牌食品,"这样公司更能对应市场变化,长远能起到平滑盈利能力的作用."

不过,中粮控股发展自营品牌食用油,可能与其姊妹公司--以"福临门"品牌销售食用油的中国食品(0506.HK: 行情)业务构成竞争.于旭波称,这可能需要由母公司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内部整合.

中粮控股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食品生产商--中粮集团的子公司,市值约416亿港元.该公司自2007年上市以来盈利表现波动,2009年度其净利按年跌26%至19.5亿港元,而2007年及2008年净利则分别按年增46%和139%.

**冀占大米市场10%份额**

于旭波称,中粮控股向下游的消费市场拓展的同时,将重点拓展油籽加工、大米和小麦的加工规模,并提高产品的精细化,如啤酒专用淀粉.而该公司目标是3-5年内,其在中国大米市场销量占有率由目前不足1%提升至10%.

该公司还希望缩小与主要竞争对手--新加坡丰益国际(WLIL.SI: 行情)旗下的益海嘉里的距离,目标是将中国榨油市场占有率由9%提升至15%.益海嘉里目前是中国最大的食用油品牌"金龙鱼"生产商.而丰益国际有意分拆其中国业务在香港上市.[ID:nCN0919094]

中粮控股计划今年的资本开支为82.76亿港元,较去年提高2.21倍,其中超过一半资金用于扩大油籽加工规模.于旭波称,预计2011年和2012年的资本开支将略低于今年的水平.

此外,他表示,母公司持有的深圳上市公司丰原生化(000930.SZ: 行情),在经过重组和技术提升後已扭亏为盈,去年利润超过2.7亿元人民币,并具备注入上市公司的基本条件,惟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中粮控股于2007年上市时的一大卖点是其生化业务,因当年正值全球能源价格疯涨,燃料乙醇等新能源掀投资热潮.该公司是国内少数拥有以玉米生产燃料乙醇和以木薯等非粮植物生产燃料乙醇牌照的企业.

于旭波称,燃料乙醇业务是国家扶持行业,经过数年的营运,其每吨成本已由1.3-1.4万元人民币下降至约8,000元人民币,并有信心在不久将来降至5,000-6,000元人民币,实现商业化生产,减少国家补贴.

他指出,中粮控股是"两条腿"走路,未来其生化业务将更专注于转化于食用方面,如味精、食用酒精,"即使不做燃料,也可以顺利转化成食用酒精."

中粮控股周四微升0.56%,报10.78港元,今年来则累计升5.7%.(完)
1130

10-03-03 22:16

0
中石化诺维信生物燃料项目有望明年底开工
2010-03-03 01:11:03 来源: 网易财经 跟贴 2 条 手机看股票 

网易财经3月2日讯 中粮、中石化和诺维信三方签订共同发展纤维素乙醇技术框架协议一年后,项目取得重大进展。2010跨国公司中国论坛今日在京召开,诺维信中国总裁柯铭接受网易财经访问时称,已经研制出新型酶制剂,可将生物燃料成本降至2美元/加仑,三方的合作项目有望于明年底开工建设。

2009年1月,中粮集团、中国石油(行情 股吧)化工股份公司和诺维信公司签订框架协议,确定以各自技术优势和研发成果为基础,合作开发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纤维素燃料乙醇的成套技术,评估该纤维素燃料乙醇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可行性,开辟中国能源开发利用的新领域,并将其推向国内及国际市场。培育纤维素燃料乙醇成套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生产是实现国家可再生能源“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

诺维信是世界酶制剂和微生物领域的先导,拥有100多种、近700个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产品,世界市场份额超过45%,产品销售遍及全球130多个国家。

2010年2月16日,诺维信宣布成功研制出全球第一款利用农作物废料实现纤维素乙醇商业化量产的新型酶制剂,这项突破将生物燃料的生产成本降至2美元/加仑,与当前国际市场的汽油价格持平,使纤维素生物燃料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汽油替代能源。

酶制剂是发酵法生产纤维素乙醇的一种关键成份,使用酶来降解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并经预处理成为糖类,然后发酵成为乙醇,添加到汽油中成为乙醇汽油。“过去10年中我们一直在开发此产品,并承诺会在 2010 年之前正式推出该产品。”诺维信全球CEO Steen Riisgaard 说。

“就全球范围而言,商业化生产生物燃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普遍存在厂房建设和物流运输方面的难题。”柯铭说。

但中国将是个例外,这里有丰富的农林业废弃物供应。“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合作方中粮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农产品加工品生产商及供应商, 中国石化(行情 股吧)集团则拥有近3万座加油站,对中国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供应率超过60%,在炼油和油品销售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这些优势都有利于促进生物燃料的生产和销售。”柯铭说。

据悉,本地生产、本地供应是诺维信在全球生产布局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供应的及时性。“考虑到中国原材料、人工方面的优势,我们的生产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柯铭说。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作者:陈冉)
1130

10-03-02 15:04

0
10.8第一波
1130

10-02-24 13:45

0
对0930的耐心会有回报
1130

10-02-23 14:33

0
油价是助推器
leonfeni

10-02-06 13:19

0
报告内容
  一、中国乙醇产业的竞争优势
  1、中国乙醇产业的比较优势
  根据中国现有的乙醇生产情况和出口情况,再结合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很明显看出,在当今乙醇国际贸易中中国乙醇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由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1)低廉的原材料价格是中国乙醇产业的绝对优势
  目前中国生产乙醇主要以玉米和木薯等粮食为原料,而中国的粮食生产在某些年份和某些地区相对过剩,甚至出现了陈化粮,为生产燃料乙醇提供了有利条件。到2005年底,中国已有9个省采用了陈化粮进行乙醇生产,陈化粮的价格较普通粮食的价格低30%左右。这就使得中国乙醇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短期内对陈化粮的使用,为中国乙醇产量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乙醇产业发展的有利保障
  中国乙醇生产的主要产地集中在原材料供给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等内陆地区,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生产要素供给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通过中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可以看出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模式。据国家统计部统计,中国劳动力资源分别是美国、欧洲、巴西的4倍、3倍和2倍(见表2)。
  (3)价格优势是中国乙醇的有力竞争武器
  相比世界乙醇出口大国巴西与美国,中国乙醇生产凭借着低廉的原材料成本和人力资源优势,使得中国的乙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从2003至2006年中国的乙醇出口价格都较美国与巴西低。
  (4)中国乙醇产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我们可以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表示产品的比较优势或国际竞争力。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衡量的是某国特定出口产品的比重与全世界该种产品出口比重的比值,当某行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时表明该行业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则处于劣势。通过海关出口数据得知中国2006年的乙醇出口量为11万吨,再显性地将中国乙醇产品与其他化学产品的出口相比较,用巴拉萨(Balassa)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标来进行测量,可以得出中国乙醇RAC指数为1.15,说明中国乙醇出口比较优势明显。
  (5)中国乙醇产业的贸易竞争指数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不同产品生产(要素)方面的差异,因此各国之间的贸易应该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间贸易”。但实践中也存在大量“行业内贸易”,我们可以用贸易竞争指数(行业内贸易指数)衡量各国产品,除了生产方面的优势,具体公式为:贸易竞争指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贸易竞争指数的取值在-1到+1之间,取值越大表示竞争力越强。  2003年至2006年中国乙醇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分别为0.54、0.59、0.45、0.81、0.79,说明乙醇产品的竞争力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2、中国乙醇产业的比较优势陷阱
  以上分析表明,中国乙醇产业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应该说,作为乙醇生产和贸易大国,出口乙醇符合国内土地、资本、能源稀缺而劳动力、原材料丰富的资源特点,但中国乙醇出口的现状及其优势所在,不难发现中国乙醇出口仍面临种种困难。
  (1)过于依赖原材料低廉优势
  中国目前乙醇生产在原材料的选择上主要以粮食为主,特别是以部分粮产区的陈化粮为主。从本质上看,中国乙醇的出口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低廉的原材料成本。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全国各地的陈化粮数量正在进一步的减少,特别是人口密集的中原地区,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在上升,其结果必然出现陈化粮的消耗殆尽。因此,乙醇出口的原材料低成本优势不再永恒,特别是在目前中国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双向矛盾的交叉约束条件下,人们有理由担心这种以粮食为原料的乙醇生产模式,会威胁到中国的粮食安全。因此,用陈化粮进行乙醇生产不是长久之计。
  (2)生产技术含量较低,影响乙醇品位的提高
  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化工品等单纯追求数量增长,乙醇生产也不例外。中国在生物质能利用的关键技术方面,如木质纤维素水解、微生物利用、生物反应器与产品提纯技术等世界先进技术方面还未真正引进到中国的乙醇生产中,造成乙醇生产单方面追求产量,耗材大,造成环境污染;品位档次不高,品质下降,增产效果越来越差。这也是制约中国乙醇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劳动力成本优势将日益缩小
  中国乙醇生产的主要产地分布在河南、安徽、黑龙江等内陆省份,由于当地物价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所以现有的劳动力资源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种优势将难以维继。中国人民银行在2007年发布的第一季度CPI指数为3.3,显示通货膨胀对物价指数带来了催化作用,使得中国整体物价生活水平升高。与此同时,中国人均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增长缓慢。由此可见,中国乙醇劳动力资源优势与往年相比正逐年缩小。
  (4)乙醇出口市场单一,加剧市场竞争
  中国乙醇出口市场结构单一,主要销往美国、欧盟、日本等能需需求旺盛的西方发达国家,占了中国乙醇出口贸易额的73%。这就陷入了典型的比较优势陷阱中。因为在上述发达国家市场中能源供应渠道,销售渠道成熟,形成了一系列规范的市场交易与准入制度,因此同行业中质优价廉者不在少数,这也就加剧了中国乙醇产品的市场竞争。但与此同时,销往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数量只有27%,由此可见第三世界国家的乙醇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5)过于注重价格优势,使国外产生贸易壁垒与技术壁垒
  中国由于乙醇产品的出口价格低廉,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但与此同时,各国针对中国乙醇产业的反倾销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却日益增多,美国和巴西正共同建立乙醇燃料的全球生产标准,通过对生产标准的高要求从而排斥不达标的乙醇流入国内。同时,美国正拟通过对品位过低的国外乙醇征收高赋税从而提高国内乙醇产品的纯度。由此可见,乙醇国际贸易竞争正在进一步加剧。
  3、中国乙醇产业应从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作为一个新兴的能源行业,不应固守中国的比较优势,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应该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等具体措施,加强中国乙醇产业的竞争优势。中国必须研究培养竞争优势的新途径,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提高中国乙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增强中国乙醇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1)国家加强监管,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由于乙醇产业是一项新兴的能源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还不尽规范,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国家应进一步规范乙醇产业的市场秩序,建立合理科学的市场准入制度。已经做出乙醇发展规划的情况下,在试点地区相关部门虽然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但还缺乏监管力度,仍然存在劣质乙醇汽油冲击市场的情况,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加大管理和处罚力度,成立专门检查机构,加强对变性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生产企业以及销售市场的监督检查。
  (2)保持政策支持的力度和灵活度
  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命令手段对乙醇产业进行一定程度的支持,这对成长中的乙醇产业非常有帮助。通过制定补贴、免征税收等政策,为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要想进一步加强中国乙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就必须坚持相应的财政、税收、补贴等政策,保持现有或进一步增加补贴力度。应根据生产、销售环节存在的市场波动,制定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相对灵活的补贴政策,从而使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有良好的政策保障。扶优助强,对乙醇生产企业开展项目研法给予更优惠的政策。例如允许企业税前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用于支持乙醇产业升级项目的研发。
  (3)提高技术含量,使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面对国外日益增加的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中国的乙醇产业必须与乙醇的国际先进生产相接轨,这就需要生产单位进行有效的技术改造,调整和提高产品质量,各监管部门也要做好检测和质量监督,对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依法进行处理,以保证中国乙醇的质量,实施“以质取胜”的出口战略。
  与此同时,还需积极推动燃料乙醇新技术的开发,包括新型能源作物培育、纤维制乙醇技术和汽车利用燃料乙醇等技术开发,并且要开展乙醇化工的研究,以适应将来乙醇产业的变革。相关部门加大立项支持力度,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只有大石油公司的介入才能推动和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为此,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在生物燃料、光伏发电等重大科技产业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对重大科技攻关和高新技术研发项目等方面给予立项支持。企业要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在注重自主技术创新的同时,企业应借助科研院所和社会研发力量,加快乙醇产业的升级和新乙醇生产加工技术从研发、示范到产业化的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乙醇生产企业应加强与国外同行的信息技术交流,积极引进先进的乙醇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乙醇生产效率和总量。
  (4)乙醇汽油生产的立法问题和制定中国乙醇行业的生产标准
  在2001年4月15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了《变形燃料乙醇生产标准》和《车用乙醇汽油生产标准》两项标准,这两个标准对于乙醇的规范生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使得乙醇生产行业的生产效能提高了一个台阶,淘汰了一批落后的乙醇生产企业。但由于相关政策和法律不配套,使生产过程中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例如生产耗能大、生产规模不大等,这就增大了增产的难度。要解决目前乙醇汽油市场中上述问题,加快中国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步伐,必须通过立法手段。应由国务院或有关部门尽早制定专门的乙醇汽油生产以及推广法规,确立全国统一的财政、税收、补贴等各方面配套的政策,以法律手段保障乙醇汽油的生产。同时我们还要在起点上高标准,对乙醇的生产进行严格要求,根据国际乙醇的生产形式的变化对中国乙醇生产的标准进行更新,与国际标准相接轨,从而更适应乙醇的国际化生产,避免国外的技术壁垒,加强中国乙醇的国际竞争力。
  (5)生产模式亟需改变
  鉴于中国的乙醇生产原料大多取自于陈化粮,而中国并不是一个粮食供应很充裕的国家,国内原本囤积近1亿吨的陈化粮,目前基本上被生产企业消化完毕,很大一部分已转用新粮。若用新粮来生产乙醇,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生产成本难以降低、新粮能否保证持续稳定供应等问题。所以中国必须对原材料的选材上进行改革,根据国外先进的乙醇生产技术可以得知,甜高粱秆、甘蔗、木薯等废弃的植物同样可以被利用进行乙醇的生产。中国每年生长7亿多吨作物梁秆,其中2亿吨就地焚烧,污染大气。如此丰厚的资源,如果能够有效利用,不仅缓解了国家财政补贴负担,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为乙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原材料保障。这就需要我们在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注重对廉价原材料种类的生产进行开发,进而增强中国乙醇产业的比较优势。
  二、替代能源竞争分析
  燃料乙醇生产仅仅依靠粮食来提供原料,已不能满足燃料乙醇生产的需求,中国需要走多元化供应的路子,未来中国燃料乙醇发展更多的应是依靠非粮食原料。
  考虑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从2006年至今,在保证现有的粮食乙醇生产的基础上,中国燃料乙醇生产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木薯乙醇;二是纤维素乙醇。两者都属于非粮食作物,其中,木薯乙醇已处于规模化生产阶段,技术发展已相对完善;而纤维素乙醇在中国还处在试验阶段,技术还有待完善。
  1、木薯是替代玉米的最佳选择
  国外研究机构比较过一些作物发酵法生产酒精的产出率,在几种主要的酒精原料作物中,单位面积土地的酒精产出率以木薯最高,甘蔗次之。
  木薯是取代玉米等原料生产酒精的理想替代物,开发木薯酒精资源前景看好。在同样土地资源条件下,种植木薯可比种植玉米多产近2倍酒精。利用木薯进行酒精生产,整株作物无废料,利用效率很高。
  大型木薯酒精厂的固定资产投入与销售收入之比为1:5,建设周期短,投放少,投资回收快,效益高。另外,现有糖厂用糖蜜生产酒精的闲置设备经改造后即可用于木薯酒精加工。
  在变动成本方面,由于粮食价格的上涨,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成本居高不下。按照行业平均水平,每3.3吨玉米可以生产出1吨燃料乙醇。以2007年1-6月的市场平均价格计算,玉米的市场行情为1500-1700元/吨,加上800元左右的加工费、100元的脱水费用和100元的销售费用,每吨燃料乙醇的成本约为5950-6610元。而出售给石油企业时,每吨燃料乙醇大约售价为4500元,另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酒精蛋白饲料价值为960元左右,这样,如果没有补贴,每生产1吨玉米乙醇,企业将亏损490-1150元左右。
  与玉米乙醇相比,每吨木薯乙醇的成本要低1800-2460元,每吨木薯乙醇按4500元/吨的销售价格计算,加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每吨木薯乙醇可盈利1070元/吨。这还不包括由于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每年可以获得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资金。
  CDM项目的核心内容是允许发达国家应用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每吨燃料乙醇能够产生2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根据目前国际市场的平均价格,减排量约为10美元/吨,每吨燃料乙醇的减排收益为20美元/吨。那么,按乙醇销售价4500元/吨、木薯450元/吨、酒精蛋白饲料1200元/吨计,年产10万吨的木薯乙醇的毛利润为10700万,另外还可以获得CDM项目资金1500万元。
  2、纤维素乙醇发展潜力最大
  长期来看,木薯也只是中国生产燃料乙醇的过渡性原料,还不足以改变中国整个能源结构。承担改变中国能源结构重任的是以秸秆为代表的植物纤维。开发大规模生产木质纤维类生物质燃料乙醇的工业技术,是解决燃料乙醇原料成本高、原料有限的根本出路。
中国秸秆资源量达6亿吨,目前有3亿吨用于薪柴燃料的消耗,其余均被焚烧。林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林业废弃物资源量8亿吨,其中工业消耗5亿吨,有3亿吨亟待开发利用。按照美国每4吨秸秆出产1吨乙醇的技术水平,这些原料将能生产1.5亿吨燃料乙醇。如果纤维素燃料乙醇技术获得突破进展,实现工业化生产,则对突破中国资源瓶颈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6年8月,河南天冠集团开始建设年产3000吨的纤维素乙醇项目。这是国内首条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生产线。这一生产线的建设与投入使用,将使得利用农作物秸秆类纤维质原料生产乙醇成为现实,其意义非常深远。由于受规模限制,纤维乙醇的生产成本高达6000至6500元/吨,比小麦为原料生产燃油乙醇的成本高500元至1000元,但是随着试验成功,产能扩大后,成本有望降低。
  在纤维素乙醇方面,中粮生化能源事业部也做出了具体规划。中粮集团于2006年4月正式在黑龙江启动建设500吨/年纤维素乙醇试验装置,6月完成设计,9月完成建设,10月投料试车成功。从实验结果看,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的预处理环节,采用连续蒸汽爆破设备,是世界上首次将连续蒸汽爆破技术用于纤维素制乙醇的装置,其中酶制剂由中粮集团与丹麦诺维信公司联合开发。下一步,中粮集团将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中试试验的基础上,抓紧开展万吨级示范装置工艺包设计,为纤维素制酒精产业示范奠定基础。中粮集团与拥有世界领先技术的丹麦诺维信公司已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于2-3年内实现纤维素乙醇的规模化生产。
  三、生物乙醇技术竞争分析
  1、4大定点企业争相上马
  中国生物燃料乙醇发展秉持“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由几年前大面积发展玉米乙醇,转向支持发展以木薯、红薯、甜高粱等非粮作物制乙醇,并且积极推进纤维素制乙醇的试点工作。按照《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中国将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总利用量为300万吨。到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将达到1000万吨。
传统非粮作物作为乙醇原料比较竞争优势不明显,其原料供应存在风险,受到价格上涨、供给季节性、种植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制约,是刚性需求对应柔性供给。而中国秸秆、林业废弃物等富含纤维素,每年可利用量达到6亿吨。因此,纤维素制乙醇是可持续发展的新选择,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通过技术进步来降低成本。
  中粮集团在中国生物燃料乙醇领域是四分天下有其三,控股和参股了国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3家,包括黑龙江华润酒精、吉林燃料乙醇公司以及丰原生化。
  中粮集团早把眼光放在了纤维素制乙醇身上,在纤维素乙醇项目上已经取得了较快进展。到目前为止,中粮集团已经拥有36项燃料乙醇方面的专利,其中,和纤维素乙醇相关的有14项。2006年4月,中粮集团就与丹麦诺维信公司合作,在黑龙江肇东建立了年产500吨的纤维素乙醇中试装置,目前这个装置运行良好。除中粮集团在黑龙江肇东的纤维素制乙醇试点外,中粮旗下的丰原生化、吉林燃料乙醇公司以及由中石油控股的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都纷纷在进行纤维素制乙醇的试验工作,目前均已有所进展。
  2008年5月8日,河南天冠集团研制建成了中国首条年产5000吨纤维乙醇项目产业化生产线,并且顺利产出了第一批纤维乙醇。通过生物发酵,每年它可以将3万多吨的农作物秸杆转化为绿色燃料乙醇。目前,河南天冠集团已掌握并拥有了完整系统的、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纤维乙醇生产技术。
  2、国际研发进展可喜
  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技术正在走向商业化已成为国际共识。
  2007年2月,美国能源部宣布在今后4年内为6座生物炼油厂项目投资3.85亿美元,并将投资3380万美元用于支持开发商业化可行的酶,用于生产纤维素乙醇。美国明尼苏达州即将开始纤维素制乙醇的研发工作。明尼苏达州是美国重要的燃料乙醇生产基地。2007年,明尼苏达州生产玉米乙醇达3.7亿加仑,销售收入达到30亿美元。在美国燃料乙醇已经拥有一个大市场,占汽油消费的6%。美国2007年《能源法案》要求到2020年乙醇产量达到360亿加仑。而由于原料的限制,玉米乙醇的产量最多为150亿加仑。至少有210亿加仑为其他原料乙醇,其中将有160亿来自纤维素。
不仅在美国,在欧洲、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纤维素乙醇的产业化研究工作也正在进行。截至2008年8月,全球有超过40个纤维素乙醇示范项目,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迈向商业化步伐加速。诸多国际集团已经瞄准纤维素制乙醇行业的巨大商机,纷纷开展此项业务,国际汽车业巨头通用汽车就是其中代表。
  2008年1月和5月,通用汽车分别宣布与美国Coskata及Mascoma公司在新一代乙醇燃料技术领域内建立战略联盟,以加速其商业化进程。Coskata公司将在2009年开始试产纤维素乙醇汽油。量产后,扣除工厂的建设成本,其纤维素乙醇燃料的生产成本将低于1美元/加仑。Coskata公司的第一座全规模工厂年产能力为5000万-1亿加仑乙醇燃料,2011年将正式投产。Mascoma公司已开始应用其联合生物加工生物化学转化技术试产乙醇燃料,并计划在2009年中将该技术应用于纽约州的实验工厂。
  技术比拼时代到来。第一代生物燃料乙醇也就是玉米等陈化粮制乙醇,并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即使现在,用木薯、红薯等作物制燃料乙醇,也只能算是一代半,在技术上并无核心突破。但是即将开始的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竞赛”,就是真正以技术实力进行比拼了。
  整个生物质技术是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最小的高技术领域之一,研发差距在5年以内。国家对于生物燃料乙醇尤其是纤维素乙醇的生产,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持。没有国家的强力支撑,这个产业仅仅依靠商业化是无法快速发展的。”据了解,截至目前,国家按照据实补贴、保本微利的原则,根据原料价格等因素,对国内4大生物燃料乙醇基地补贴有轻微差别,大致都在2000元上下浮动。并且,已累计在10个省份进行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
  目前国家给生物燃料方面的支持政策不少。2006年5月,国家制订施行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石油替代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是扶持发展生物乙醇燃料、生物柴油等。另外,国家还有《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原料基地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给林业原料基地补助标准为200元/亩,农业原料基地补助标准原则上核定为180元/亩,补助金额由财政部按具体标准及经核实的原料基地实施方案予以核定。
  目前,国际石油价格的快速下跌、生产原料的上涨,都给生物燃料乙醇带来巨大风险。对此,国家会按照既定政策,继续大力支持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尤其是纤维素制乙醇的研发。纤维素制乙醇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技术,即使它短期内无法商用化,也要进行技术储备。中国在生物液体燃料技术的掌握上绝不能落后。
1130

10-02-05 13:56

0
联合证券:丰原生化(000930)主营稳定,存在重组预期—丰原生化调研简报-100205

暂未评级,后续推出深度研究报告,敬请关注
太平洋

10-01-19 14:30

0
盘子大,慢慢磨吧
1130

10-01-15 11:21

0
对走势相当无语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