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一个“奥酷拉思”的未来 --为什么我相信VR会改变娱乐业以及这个世界

15-10-08 12:55 2603次浏览
求富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创始人 王冉



内容提要:

l 如果说未来五到十年有什么东西能够像Uber颠覆全球出租车行业一样颠覆全球娱乐产业,我认为就是VR(虚拟现实)这个东西。

l 我毫不怀疑,2016年将是VR产业的元年。正像当年网景的IPO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Oculus Rift的上市也将成为VR时代正式开启的历史性标志。

l VR眼镜将遍地开花,谁都可能进入这个领域。至少在初期,各大VR眼镜商都会直接参与VR内容的制作。

l 所有需要插入手机、需要PC配合、需要手柄操作的VR眼镜都是过渡性产品,因为它们违反人性。未来的VR眼镜一定是一体式的,直接和云端的内容、应用和计算能力相连。

l 硬件商与内容商将从不同的出发点出发,互相侵入对方的领地,最终会出现多家硬软联姻、甚至硬软一体的 “索尼哥伦比亚”或者“哥伦比亚索尼”。当然,任何创意产业都无法被垄断,因此VR内容领域虽然会有巨头,但也会有层出不穷的中头、小头和微头。相比之下,硬件商经过三到五年的合纵连横,最终会走向整合,这个版图上最终留下的玩家应该不会比今天的手机厂商更多。

l VR将导致内容产业重新洗牌。在VR发展的初期,每个人都是斯皮尔伯格。VR电影是360度的电影,它的轴心是观众的眼睛,故事必须沿着每一个观众的视线推进。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挑战、机会与诱惑。

l VR给电影业带来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譬如,故事怎么讲剧本怎么写?又譬如,场景和声音切换怎么处理?再譬如,导演摄像如何藏身、360度场景如何剪辑?还譬如,如何有分寸、有节制地进行感官刺激。未来导演会有更多的工作不是在现场,而是在机房。

l VR电影和VR游戏的界限会日渐模糊。一个观众可以与之互动并且影响故事进程的电影本质上就是一个具有电影结构和戏剧性的游戏。未来在电影和游戏之外,很可能会诞生“游戏电影”(也可以称之为“浸入式电影”)和“电影游戏”(也可以称之为“叙事性游戏”),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观众对于故事进程的影响程度。一个优秀的游戏电影的导演必须深谙游戏的逻辑;反过来一个优秀的电影游戏的导演必须精通电影的语言。未来电影和游戏的商业模式也将日益趋同。游戏里买装备、买道具、买体验的思路很可能会淘汰看电影买门票看贴片和植入广告的思路,真正有前途的是“会员费+场景内购物+线下消费”的强大组合。电影游戏化可能会比游戏电影化更容易走通。

l 在VR时代,超级IP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是内容商,你已经承担了新技术新玩法新市场的风险,这时候应该尽量降低内容本身的风险。因此,手里有超级IP的内容公司以及与它们合作的硬件公司将比没有这些超级IP的玩家们更有机会品尝到VR的果实。

l VR电影是衍生品销售的天堂。这里所说的衍生品绝不仅限于玩具、T恤、饮料这样的简单产品,它可以是一件极富设计感的大衣、一款来自米兰家具展的沙发、一个超级酷炫的数码产品,也可以是一辆梦幻跑车、一家B格闪耀的餐厅、甚至一个依山傍水的别墅样板房。这些原本植入在电影里只能当广告看的“衍生品”忽然间有了生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你的面前,把展示变成了一场360度的亲密接触。

l VR时代电影院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VR电影时代,电影院将很难通过小修小补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对着大银幕排排坐的观影方式将失去意义,电影院的整体设计只能推倒重来。未来电影院的主流形态会是怎样还有待定义,或许它会是“常态影厅+社交观影包间+浸入式VR观影透明空间+衍生品体验馆”的某种组合。

l 视频网站最有机会成为VR内容的发行平台。如果它们再和在线票务平台结合起来,取代现有的电影发行公司和院线公司几乎是必然。那个时候让VR电影给线下院线留出一个窗口期就好比让大闸蟹给阳澄湖留出一个窗口期一样可笑。

l 与“VR前”时代相比,VR时代是一个更加青睐生态型企业的时代。硬软一体、八面协同的生态型企业在VR时代的竞争优势将比以往更为明显。

l 虽然所有探索都值得鼓励,但万恶的资本和资本家们还是会更青睐那些创始人有正确的基因、技术或者模式具有颠覆性、潜在商业化路径清晰、最好还有一定规模的VR公司。这样的公司可以是独立的初创企业,也可以是大公司分拆出来的VR业务平台。后者甚至比前者更有机会快速发展。


正文

先提几个问题:

--十年后还会有电影院吗?

--同一部电影,你用六十分钟看完,我看却用了三个小时,有可能吗?

--你可以坐在沙发上就进入电影场景并且和“身边”的汤姆克鲁斯或者安妮海瑟薇互动吗?

--“吓死宝宝了”的电影场面有可能不小心真把宝宝吓死吗?

--我们真的“回不到从前”吗?

所有这些问题之所以成了问题,是因为两个字母:VR。

全名叫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

如果说未来五到十年有什么东西能够像Uber颠覆全球出租车行业一样颠覆全球娱乐产业,我认为就是VR这个东西。


VR能玩出什么样的花活?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VR为什么可以如此强悍,我觉得那是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在感知上几近逃离物理时空的束缚,从四维世界进入到“四维乘二”的世界。

不妨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你蜷缩在客厅的沙发上,用手机选好了想看的电影,戴上VR眼镜,然后你就进入了一个现代的虚拟IMAX影厅。这是你自己的包场,你可以邀请远在另一个城市的好友和你一起观影,他(她)就坐在你的旁边,你们可以一边看一边语音聊天,不用担心吵到别人,不用被不讲公德接电话的人打扰,周围没有韭菜盒子的气味,也没有后排一会儿踹你椅背一脚的小朋友。

--电影开始,你可以选择继续在虚拟IMAX厅观看,也可以选择进入电影场景。如果你选择进入场景,汤姆汉克斯或者安妮海瑟薇可能就在你身边,甚至还有可能向你点头致意。一只萤火虫飞来,你可以用手指与它互动。你可能像坐滑翔伞一样飞过一片森林,可能在枪林弹雨中左躲右闪,也可能在海底与大白鲨擦肩而过。你可能站在一个岔路口,选择向哪里走将决定你看到的故事。你也可能置身于一个古堡中,这个时候你推门走进这个房间会看到有一个女神在泡泡浴,而你走进另一个房间就会成为一起血腥凶杀案的目击者;你甚至还可以看到与你一起远程看电影的好友走进的是哪个房间...看完VR电影看2D就如同在视频网站上看漫画连载,再看3D感觉就像隔着睡袋做爱。

-- VR的应用绝不仅仅局限在电影这一个领域。未来你戴上眼镜,可以立刻出现在TFBOYS演唱会、《中国好声音》、或者世界杯决赛的现场。你在钢筋水泥的写字楼里坐在文件如山的办公桌前已经连续工作了20个小时,想打个盹,为什么不让自己一秒钟就躺在大溪地的海边。你有200斤重还有心脏病,你同样可以“登上”珠穆朗玛的峰顶。你想和李娜学网球,她随时可以在你身边示范动作。你想去感受一下Angelababy的衣帽间,或许只需微信支付10元就可以实现。夜深人静你想和远在地球另一半的闺蜜通个电话,拨完号码,你就坐到了她的对面,此刻她可能正穿着比基尼晒着日光浴。哪里发生重大新闻事件,你都可以瞬间成为新闻的现场目击者,新闻不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经历”和“体验”的。

--还有更煽情的场景:若干年后,当父母不再,你戴上眼镜,马上就可以回到从前,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其乐融融,吃着老的饭,谈着老的天,他们从未走远。只有当你摘下眼镜,才会发现眼角有两行泪水潸然而下。


VR版图上正在发生什么?

我毫不怀疑,2016年将是VR产业的元年。

说到VR,不能不提奥酷拉思(Oculus)这个名字。这家2014年被脸书(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的公司是全球VR行业的领军企业。他们将于2016年初推出第一代面向大众的商用虚拟现实头戴式眼镜Oculus Rift, 预计售价在400美元以内。当然,如果把使用它所需要的PC也算在内的话,全套设备的价格可能会达到1500美元。正像当年网景的IPO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Oculus Rift的上市也将成为VR时代正式开启的历史性标志。

为了能够让Oculus Rift一上市就有与它匹配的内容,Oculus已经于今年1月成立了一家专注于VR内容的公司Oculus Story Studio(奥酷拉思故事工作室),并从Pixar(皮克斯)这样的动画航母挖了一批顶尖人才。今年7月份这家公司首映了一部VR动画短电影“Henry” (《亨利》)的预告片。在这部预告片里,Henry是一个刺猬,他在生日那一天邀请一帮朋友来给他庆生。朋友们都知道他见面喜欢拥抱,但因为他浑身是刺,大家都心有余悸,因此纷纷找借口推脱...作为观众,你你可以随意走动,当你走近Henry的时候,他会看着你并和你打招呼,仿佛你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在奥酷拉思工作室的另一部VR短片“Lost”(《迷失》)里,只有当观众把目光投向一个特定的方向或者物体,电影情节才会继续,这样的电影有点像电影、游戏和图文小说的混合体。“Henry”和 “Lost”的完整版以及其它几部工作室制作的VR短电影将会和Oculus Rift同步推出。

与此同时,其它科技巨头也都不谋而合地把目光瞄准了VR。

在VR眼镜方面,谷歌2014年就正式推出了他们经济实惠的Cardboard(硬纸盒+手机)解决方案。微软今年在展会上演示了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于一体的“混合现实”眼镜Hololens在娱乐和办公领域的巨大潜力,近期他们也将宣布推出一款与谷歌Cardboard类似的微软版VR硬纸盒产品VR Kit。三星2014年9月就推出了第一代VR Gear,近日他们又宣布与Oculus合作生产的第二代Gear VR眼镜将于今年圣诞季启动销售,这款同样需要把手机插进眼镜的设备预计售价99美元。在无需插入手机的一体式眼镜市场,索尼刚刚宣布将于明年上半年推出他们的头戴VR眼镜PlayStation VR,售价399美元,感觉上这款产品可能会更加侧重游戏体验。从产品上最被寄予厚望的是预计今年11月面世的HTC与PC游戏巨头Valve合作的VR眼镜Vive。这款配有手柄的VR眼镜被一些IT评论人称为目前市场上已知的最优秀的产品,售价应该会在400美元以上。最新加入战局的是佳能,他们在9月份宣布将于今年推出一款手持式VR眼镜。至于巨人中的巨人苹果,别以为他们会站在场边,他们已经于今年2月取得了一项与iPhone手机相匹配的VR眼镜的专利,未来的VR世界里一定会有他们的惊鸿一瞥。

在VR拍摄设备方面,Gopro今年晚些时候将投放一款叫Odyssey的专业VR摄像机,由16台Gopro相机组成一个360度拍摄转盘,价格将达到15,000美元。这和Google的开源VR平台Jump不谋而合。Jump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除了摄影转盘之外还包括VR内容编辑器和一个由YouTube承载的VR内容频道。与谷歌的Jump类似的还有一家独立公司Jaunt,后者的VR内容创生系统同样包括VR摄像机、内容编辑器和一个VR内容发行传输平台。另外一家在Kickstarter上完成了众筹的公司Bublcam的VR摄像机已经面试,这款定价799美元的设备拍出的VR内容可以通过谷歌Cardboard、三星GearVR和Oculus Rift观看。诺基亚则在放弃手机战场后另辟蹊径,宣布将推出一款可以拍摄VR内容的OZO摄像机。手机巨头三星则期望下一代三星Galaxy S7手机的摄像头具有VR摄像的功能。最近还有一家初创公司宣布将于明年三月发售可以进行VR拍摄的FlyBi无人机,戴上配套的眼镜用户可以直接体验与无人机一起飞翔的感受。

视频公司也闻风而动。YouTube早就设立了可以360度观看视频的VR频道。Netflix和Hulu近日也都宣布将推出自己的VR应用。Netflix会与Oculus和三星合作,为Gear VR设计一个可以虚拟观影的频道。Hulu走得更远,不仅要为用户提供一个虚拟观影的体验(譬如,你可以坐在Jerry Seinfeld的沙发上看Seinfeld),还计划直接投资参与一部VR短片的制作。

在VR内容方面更是百舸争流,令人目不暇接。

迪斯尼九月份刚刚宣布战略投资了Jaunt,这几乎可以被认定是他们进入VR领域的重要宣言。华纳影业为电影“Into the Storm”(《不惧风暴》)制作了可以在VR眼睛上观看的预告片。狮门影业也为其电影“Insurgent – Shatter Reality”(《分歧者》)制作了一部四分钟的制作场景体验片。二十一世纪福克斯的VR部门福克斯创新实验室将2014年奥斯卡参选影片“Wild”(《荒野》)的片段做成了VR,还将为即将登上银幕的大片“The Martian”(《火星救援》)制作一部独立的VR预告片。这家新闻集团旗下的电影公司还计划将自己片库里的上百部电影拿出来,放到Oculus的虚拟影院观影平台上(无法进入电影场景,但可以邀请远在万里之外的朋友在虚拟IMAX影厅一起观看)。三星最近聘请了“The Walking Dead”《行尸走肉》的制作人David Alpert来制作一个VR系列剧。顶级好莱坞制作人Mark Romanek、Robert Stromberg以及《星际迷航3》的导演Justin Lin也已经开始投入VR电影的制作。

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VR电影节也开始粉墨登场。美国一家VR广告公司Kaleidoscope今年开始举办“万花筒巡回VR电影节”,在8月22日到10月14日这段时间内将登陆纽约、旧金山、西雅图、洛杉矶、蒙特利尔、多伦多等十个城市。中国也有公司开始筹备举办类似的活动。

电影之外,VR也开始握手电视。独立VR短片制作公司Vrse.works为全美老牌综艺节目“Saturday Night Live”(《星期六直播秀》制作了了一期40周年VR版特别节目。从电视节目制作公司44 Blue分拆出来的Ovrture即将开始制作两部VR真人秀,一部是关于监狱生活,一部关于夜间急诊--你可以零距离进入监狱重犯的生活,也可以看到车祸中遭受重创的人在你身边得到救治。今年七月被HTC战略投资了的VR社区和制作平台WEVR最近在HTC的Vive眼镜上发行了一部叫“TheBlu: Encounter”(《蓝色邂逅》)的VR短片,观众置身于海底的鲸鱼群中,并且可以在一个5米乘5米的区域内自由游动(走动),领略海底的斑斓。

侧重于人文关怀的VR纪录片也开始批量出现。专注于VR新闻纪实的RYOT公司近期制作了多部VR纪录片,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叙利亚难民、尼泊尔灾民和墨西哥越境者的无望与艰难。Vrse.works也与联合国合作推出了一部关于埃博拉的VR纪录片“Waves of Grace"(《慈悲为怀》),由一位利比亚女性、埃博拉幸存者把观众带入到疫情中心区。一位看过这部影片的人评论道“你会觉得埃博拉病毒就在你身边,那种震撼无与伦比。”“Perspective”(《视角》)是一部VR系列剧,第一集讲述一个女大学生参加派对遭遇男生性侵,前半部分是站在感觉“被邀请”的男生视角,后半部分是站在感觉“被侵犯”的女生视角。VR可以让观众换位思考,感同身受。

影视之外,游戏也是推动VR发展的重要引擎。全球第一个VR游戏体验馆Zero Latency今年8月15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开门迎客。这个400平米的厂房式建筑里密布了129台摄像机。玩家四到六人一组,背着一个2.5公斤重的背包(里面包括电脑),戴着头盔眼镜,举着冲锋枪,置身于一个虚拟城市,穿大街走小巷,一会儿是仓库一会是坟场,随时有僵尸来袭,玩家必须相互配合第一时间把他们击毙。整个体验馆只有100米长,但一个小时玩下来,玩家平均至少会走动1000米。虽然今天还只是人类大战僵尸,但下一步很可能会是人人对战,甚至同队成员的角色会出现翻转,“很可能最好玩的部分就是最后十分钟把自己队伍中的敌人找出来并干掉”。

事实上,在VR世界里电影正和游戏合二为一。狮门影业基于自己的票房宠儿“John Wick”(《疾速追杀》)正在与游戏发行商Starbreeze合作,双方将联手推出一款把玩家虚拟为电影主角的枪战游戏。WEVR将为这款游戏打造一部量体裁衣的VR预告片,在HTC Vive眼镜上播放。

在VR领域,中国几乎与世界同步。

暴风科技之所以在A股市场成为“妖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VR概念。暴风旗下的暴风魔镜今年4月拿到了华谊兄弟、天音通讯等机构6000万元的投资。今年第四季度,暴风魔镜将发布三代魔镜、VR一体机、VR摄像头等多款产品。小米、乐视等公司应该也在研发自己的VR产品。

新一代影视公司柠萌影业正在制作中国电视第一支VR预告片《择天记》。动画公司米粒影业就在不久前推出了旗下作品《三只小猪与神灯》的VR片段,这家公司表示将制作多部VR影片,还将推出以影片为主题的VR游戏,打造VR主题公园。有“中国的Pixar”之称的追光动画除了明年1月1日将推出首部好莱坞水准大电影《小门神》之外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一部VR短片问世。

来自中国的资本在全球VR市场同样不甘寂寞。黎瑞刚领导的华人文化产业基金(CMC)前不久就参与了由迪士尼领投的Jaunt公司6600万美元的融资。


VR将给产业带来怎样的变革?

1, VR眼镜将遍地开花,谁都可能进入这个领域。

毫无疑问,人们进入虚拟现实的VR世界,戴在头上的VR眼镜是一个超级入口。虽然未来或许隐形眼镜和芯片植入可以取代外挂式装备,但至少三五年内VR体验还离不开头戴式眼镜。

因此,VR眼镜一定会成为千军万马的必争之地。已知的进入者包括国外的谷歌、微软、奥酷拉思(Oculus)、三星、索尼、HTC,以及中国的暴风影音、蚁视、天空(Laputa Hero)等。除此之外,苹果、小米、乐视等进入这个市场几乎是必然。

未来但凡与VR可能沾上两毛钱关系的商家都会四面八方涌向这里。从做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的到做电视机的,从视频网站、在线售票平台到电影院线,从大型影视娱乐公司、体育公司到游戏公司,从搜索公司、电商平台到软件公司和芯片公司,都很可能会对VR眼镜市场有所图谋。当然,也会有形形色色的独立创业公司盯住这个市场,从这里起航。

最终的胜出者会有哪些没有人能预测,但它们必须具备两个基础条件:第一,强悍的技术和材料应用能力;第二,强大的内容制作和获取能力。

2, 至少在初期,VR眼镜商都会参与内容制作

和手机不同,没有了视频功能,手机还可以用来打电话发微信,而VR眼镜离开了VR内容就是一坨压在头上的塑料。

因此,VR眼镜商同之前所有硬件商最不同的一点是--它从孕育的那一刻(注意,不是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必须开始考虑内容的事。

这也就注定了至少在VR眼镜的发展初期,大多数硬件商将会通过各种形式直接参与VR内容的制作,有些可能会设立自己的内容公司,从影视产业大量挖角;有些可能会战略投资或者收购现有的影视和游戏内容公司并给它们注入一些VR的基因,或者直接战略投资或者收购新兴的专注VR内容的公司;还有些可能会选择同现有的影视和游戏巨头设立合资公司,联合开发制作VR内容。

未来VR眼镜商销售眼镜大致会有两种模式。“1.0模式”是你花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买一个VR眼镜,这里面已经绑定了一个或几个VR内容发行平台,上面可能有几十部VR短片,将来还会有更多,多数内容免费将来也会有一些内容收费,你回家自己体验。“2.0模式”应该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影IP你只能在某款VR眼镜上看,你可以选择花几千块买个VR眼镜免费看包括这部在内的10-20部VR电影,也可以选择花几千元购买一个“电影票+衍生品+电影旅行项目+粉丝活动”的套餐然后免费获得这款眼镜。“2.0”肯定比“1.0”更有威力,未来“1.0”和 “2.0”会长期共存,但“2.0”的比例会持续上升。

我相信,未来消费者因为内容买眼镜的情形要远多于因为眼镜而买内容的情形。也因此,在VR发展的初级阶段,各大VR眼镜商出于培育市场和行业竞争的考虑会直接参与VR内容的制作。但很快他们会发现,长期这样做既不现实也不经济,因此一定会出现一两个全行业的VR拍摄标准和几个高度整合的VR内容发行平台。各眼镜商对独家内容的掌控将更多体现在第一个“VR窗口期”的独家权利和线上线下联动整合营销的各种可能性上,而不是对这个内容的永久垄断上。最终有一天,戴别人家眼镜的客户在别人的播放平台上也应该能看到自己的这部“独家作品”,类似今天万达影院与万达参与投资拍摄的电影的关系。

3, VR将导致内容产业重新洗牌

无论在好莱坞还是在中国,影视公司的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尘埃落定,前五大公司占据50%以上票房已是必然。

但VR又把人们拉回到同一起跑线--因为,全世界,到今天,还木有人,拍过VR大电影,并成功。在VR发展的初期,每个人都是斯皮尔伯格。

VR电影是360度的电影,它的轴心是观众的眼睛,故事必须沿着每一个观众的视线推进。

这是多么大的挑战、机会与诱惑。

VR给电影业带来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

譬如,故事怎么讲,剧本怎么写?传统的2D、3D电影,无论结构如何跳跃,都是线性的,每个人看同一部电影在第20分30秒看到的都是同样的情节和场景。VR电影完全打破了这种线性。观众自己决定他将跟着谁走进哪个房间,是先看墙后面还是先看树上面,在十字路口是向左转还是向右转。同样一部电影,一个人看完可能只需要20分钟,另一个人看完却可能用了一个小时。(譬如前面提到Oculus制作的《迷失》,观众看完所需的时间从3分半到10分钟不等。)这个时候故事怎么讲,剧本怎么写?一部电影里需不需要多个平行发生的故事?这些平行发生的故事如何交互连接?你如何引导观众看有故事的这个方向而不是没故事的那个方向,用声音、道具还是用光?我们到底要给观众多大的选择权,在选择与效率、自主与预设之间如何平衡?如果观众就是不听你的引导你要不要强行把他拉回来?能否让观众不仅在电影场景中选择自己去哪里看什么,还能在故事里扮演自己选择的角色,并据此推进他所看到的故事进程?最重要的,如何确保VR电影仍然能够讲出好的打动人心的故事而不会让技术喧宾夺主?所有这些今天都没有答案,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试错。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从第一台电影摄像机诞生到第一部真正电影诞生中间隔了二十多年,我相信VR长电影的诞生应该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

又譬如,场景切换和声音切换怎么处理?平时我们看电影的时候不会因为场景切换而感到不适,但如果你置身场景当中,场景切换的时候可能就会感到晕眩。你当然可以可以在切换场景之前把观众弹出场景,等到切换完成再重新带入,但这样进进出出会不会让整个体验显得支离破碎?或许,最适合拍VR电影的是那些场景有变化不单一但是线性自然、不需要反复切换的故事(举例:一个人在海上漂流、飞机失事一群人滞留孤岛、古堡里发生谋杀案、索马里街头巷战等),而不是像《盗梦空间》那种频繁切换把时空玩残的电影。在声音方面,如何确保声音跟着目光走,让电影的声效变得更加“聪明”?譬如,你置身于电影中一个喧嚣的夜场,这个时候你看舞台,听到的就是舞台上的演唱;看周围的人,听到的就是他们的喧嚣;看卡座里的人,能听到他们扯着嗓子的对话;男主角出去接电话,你看他的背影,就能听到他在电话里磁性的声音。

再譬如,导演、摄像如何藏身?360度场景如何剪辑?在传统的2D和3D电影中,这从来不是一个问题。一旦进入VR电影, 这个问题立即凸显。总不能让观众正沉浸在男神女神的激情缠绵或者杀手出现的深度恐怖中忽然一回头就看见导演摄像场工拿着对讲吆五喝六旁边还有一车盒饭。除此之外,剪辑也是一个难题--如何让导演在2D的监视器上剪辑出360度的场景?

还譬如,如何有分寸、有节制地进行感官刺激。你看传统电影的时候,情节再恐怖,你一看周围的观众或者窗外的车水马龙,立刻就可以得到舒缓。但在VR电影时代,你就在场景里,如果你眼前的衣橱里忽然倒下具尸体或者身边猛然蹿出只面目狰狞的怪兽,心脏不好的就未必是一句“吓死宝宝了”就可以轻易平复的了,弄不好会出人命。因此,如何在调动感官情愫和尊重生理极限之间保持平衡,将会是是电影人的新课题,在确立全球规范之前也一定会引起一波波的争议。

所有这些新课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华谊光线博纳华策这样的影视巨头也没有可以依赖的现成资源。因此,VR影视公司批量涌现几乎是必然的。它们中间大多数会失败,少数会被投资或整合,但也会有极少数借着这波VR大潮快速发展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代的影视游戏旗舰,整个行业就此洗牌。

4, VR电影和VR游戏的界限会日渐模糊

由于观众已经置身于电影场景中,剩下的问题就是在多大程度上电影可以为他们留出与电影中的人物、场景和故事互动的空间。如果一个观众不仅可以身临其境,还可以随时和电影中的人物互动,那么这个电影与游戏其实已经开始接近;如果他还能影响电影里故事的走向和进程,那么它与游戏已经没有本质的区别。一个观众可以与之互动并且影响故事进程的电影本质上就是一个具有电影结构和戏剧性的游戏。未来在电影和游戏之外,很可能会诞生“游戏电影”(也可以称之为“浸入式电影”)和“电影游戏”(也可以称之为“叙事性游戏”),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观众对于故事进程的影响程度。一个优秀的游戏电影的导演必须深谙游戏的逻辑;反过来一个优秀的电影游戏的导演必须精通电影的语言。

是技术的进步为电影与游戏的混搭和融合提供了可能。随着形象、动作、表情捕捉技术的不断提升,电脑可以模拟出出演演员的大部分特征,从而减少他们在电影中的物理表演量。这也为观众与演员的互动提供了可能。事实上,一部VR电影可能由于平行故事的存在或者与观众互动的需要导致演员的表演总量看似多了很多,但他们真正需要物理表演的部分很可能不升反降。因此,未来导演会有更多的工作不是在现场,而是在机房。

VR电影的游戏化也意味着未来的影视公司与游戏公司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VR电影和VR游戏也会像《花千骨》一样天然融合,两边都可能成为对方的广告牌。所有VR电影公司里都会有游戏人才,所有游戏公司在推出大游戏IP的时候也会把VR电影短片作为营销标配。优秀的影视公司和游戏公司会有更多的理由走到一起尝试各种合作与嫁接,在相互学、渗透、协同和联姻中共同成长。

5, VR电影是衍生品销售的天堂

在VR电影中,你可以和里面的人物(当然也可以是卡通形象)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他们就在你身边,几乎是触手可及。你可以和他们对视、对笑、游戏、调情,这自然为衍生品销售转动起一个超级强大的引擎。未来你甚至不用脱离场景,就可以在场景中直接下单,等你看完电影摘下眼镜,你购买的衍生品已经被送到你的手边。

这里所说的衍生品绝不仅限于玩具、T恤、饮料这样的简单产品,它可以是一件极富设计感的大衣、一款来自米兰家具展的沙发、一个超级酷炫的数码产品(譬如下一代可以直接拍VR的手机),也可以是一辆梦幻跑车、一家B格闪耀的餐厅、甚至一个依山傍水的别墅样板房。这些原本植入在电影里只能当广告看的“衍生品”忽然间有了生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你的面前,把展示变成了一场360度的亲密接触。

6, VR时代电影院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果VR电影的入口是头戴式眼镜,那么你是否还需要去电影院观看VR电影的确成了一个问题。

在VR电影时代,电影院将很难通过小修小补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对着大银幕排排坐的观影方式将失去意义,电影院的整体设计只能推倒重来。未来电影院的主流形态会是怎样还有待定义,或许它会是“常态影厅+社交观影包间+浸入式VR观影透明空间+衍生品体验馆”的某种组合。这种侵入式观影空间可能是2米x 2米的“小包”,也可能是50米x 50米的“大场”,墙壁以全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为主。那时候你再来电影院,看到的将不是传统电影厅里一排一排头戴VR眼镜的观众,而是一个个透明房间里的人,戴着头盔,做出各种怪异的动作和表情。

我相信即便在VR电影时代,常态的电影厅还将继续有存在的价值,还会有传统2D电影继续上映;反倒是3D电影很可能是一个过渡性产品,很快将被VR取代。

有人认为VR时代的电影院会成为一个拥有非凡计算能力的机房。你可以戴着自己的眼镜过去,用电影院提供的电脑,体验各种VR电影的惊心动魄。我觉得这听上去有点像十年前的网吧,把科幻片生生演成了怀旧片。未来所有的计算能力一定都在天上,在云中。你去电影院只有三个可能的原因:a)为了社交;b)为了更好的VR体验;c)这电影只有电影院里有。

对电影院来说,a)是福音,b)需要主动思考和探索,而c)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这是因为--

7, 视频网站最有机会成为VR内容的发行平台

短期内VR电影或许可以帮到电影院。电影院可以在上映某部大片的同时在电影院里辟出一个体验区,在这个体验区里观众可以戴上VR眼镜,置身大片的场景中,体验大片的一个片段。摘下眼镜转身就可以买到你刚刚在场景中看到的东西,然后你可以带着它走进旁边的5号厅去欣赏完整的2D或者3D电影。

但这显然只是VR发展的初级阶段,不是它的本意。未来VR电影的主流一定是完整独立的VR电影,而不是2D、3D电影的预告片。

即便电影院面向VR电影时代进行了改造,完成了升级,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是:对VR电影来说,未来的主发行渠道还必须像今天的2D和3D电影一样必须是电影院吗?如果电影院本身被边缘化了,传统的电影发行公司和院线公司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带宽和计算能力都不是问题(它们将来一定不是问题),一旦眼镜在观众手里,电影在硬件商和内容商手里,连接观众和内容还需要什么?

无非一个是支付,一个是播放平台(包括背后的带宽、计算能力和CDN网络等)。因此,今天领先的视频网站在VR内容(至少是影视内容,将来甚至也包括游戏内容)发行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如果它们再和在线票务平台结合起来,取代现有的电影发行公司和院线公司几乎是必然。那个时候让VR电影给线下院线留出一个窗口期就好比让大闸蟹给阳澄湖留出一个窗口期一样可笑。

因此,未来VR电影产业链条上真正不可或缺的只有硬件商+内容商+播放和支付平台,其它的都可有可无。而在这样一个产业链条里,那些拥有大量用户、投得起研发买得起IP、左手有支付工具右手有视频平台、既有硬件经验又有内容资源、影视和游戏双剑合一的生态型玩家显然会占尽优势。除此之外,也会有一些专注VR内容发行和播放的平台破茧而出,试图以VR为突破口扩挑战视频和影视发行行业的既有格局。在这样一个时代如果手里没有VR硬件、VR内容和VR发行平台这三张牌里的至少一张,将很难出现在影响娱乐业产业格局的公式里。

对传统电影院来说,要想在VR电影这波浪潮中不被边缘化,要么找到能让观众即便家里有眼镜也心甘情愿带着眼镜来影院观看的理由(譬如只有在电影院看才能体验到某种特殊效果或者才能场景中下单看完后立即拿到衍生品),要么通过整合做大然后进入VR电影的投资和制作确保至少有一部分VR电影只有电影院才能看到,否则集中放映和观看这件事会越来越没有市场。这点和体育比赛和演唱会不一样,因为那些都有“现场”的概念,你戴上头盔固然可以获得无限接近现场的感受,但你毕竟不在现场。但电影就不同了,电影院本来也不是电影的现场,电影的真正“现场”在VR电影的场景里。


VR时代谁将成为赢家?

今天,虽然行业巨头和一些VC、PE已经开始在VR的方向上投石问路,但总体来说VR产业--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内容、应用--都还处于“Pre-元年”的早期阶段。

随着 2016“VR元年”的到来,VR产业在2016-18年将进入“快速播种”的第一阶段。在此期间,大多数领先的硬件公司、视频网站和内容公司会通过新公司设立、分拆、合资、战投、并购等方式在VR领域开始布局,专注于VR眼镜、VR相机、VR内容制作和VR内容发行的创业企业会密集诞生,资本(尤其是早期资本)也会开始密切关注这个产业里的投资机会。一些财务投资人会与产业玩家联手,设立专门的VR产业基金,布局VR产业链。预计2016年全球完成的VR短片会达到数百部,2017-18年随着头戴式眼镜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在重量和舒适感方面)或许会有第一部基于强IP的VR长电影诞生;2016-17年,大型VR游戏将陆续推出,并开始引领游戏产业的潮流;2017年也将出现销售量突破百万量级的VR眼镜商。

2018-2020年,VR硬件公司和内容公司完成初步的勾兑,形成硬软一体的几大VR生态阵营,专注VR内容跨阵营分发的发行平台会初露倪端。未来很可能不会有只做VR眼镜而不涉足VR内容的公司;专注VR内容的独立制作公司会有很多,但平台级的大内容公司同样会寻求对VR硬件的掌控。这是因为未来的市场和产业格局一定会要求大的玩家在硬件与内容之间有完美协同联动、根据需要自由安排收入模式分配商业利益的能力。这个阶段的核心商业模式就是两个,要么以内容拉动硬件销售,要么以硬件拉动内容销售。国外以Oculus、苹果、三星为代表,国内以乐视、小米为代表的硬件公司很可能会成为娱乐内容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每一部有影响力的VR电影的出品方中都会出现硬件商的名字。此外,随着VR内容的不断丰富,有规模的VR广告平台会开始出现。

2020年-2022年,VR行业的标准基本确立,跨阵营的发行平台如日中天取代了今天的电影发行公司,VR场景内营销和售卖将会逐渐形成规模,基于VR内容的新电商平台将会诞生。在这个阶段,VR也将被更加广泛地应用到娱乐之外的其它领域。

尽管一切才刚刚开始,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已经在发生,但和所有其它产业一样,最终能够胜出的一定只是少数人。除了Oculus多少有点一骑绝尘的感觉之外,目前其他的玩家都大致还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对于谁有可能成为未来VR产业的赢家,我的总体感觉是:

l 所有需要插入手机、需要PC配合、需要手柄操作的VR眼镜都是过渡性产品,因为它们违反人性。未来的VR眼镜一定是一体式的,直接和云端的内容、应用和计算能力相连。清晰度、舒适度和内容兼容度都可能成为决定VR眼镜厂商命运的向度。虽然最终芯片技术的发展或许可以让我们不再需要头戴式设备,但直到那一天,我看不到头戴式眼镜取代手机的可能性。它可以和手机完美互动,但这种互动肯定不应以把手机放进自己躯体里的方式来进行。

l 硬件商与内容商将从不同的出发点出发,互相侵入对方的领地,最终会出现多家硬软联姻、甚至硬软一体的 “索尼哥伦比亚”或者“哥伦比亚索尼”。当然,任何创意产业都无法被垄断,因此VR内容领域虽然会有巨头,但也会有层出不穷的中头、小头和微头。相比之下,硬件商经过三到五年的合纵连横,最终会走向整合,这个版图上最终留下的玩家应该不会比今天的手机厂商更多。

l 随着VR电影和VR游戏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未来电影和游戏的商业模式也将日益趋同。游戏里买装备、买道具、买体验的思路很可能会淘汰看电影买门票看贴片和植入广告的思路,真正有前途的是“会员费+场景内购物+线下消费”的强大组合。电影游戏化会比游戏电影化更容易走通。

l 在VR时代,超级IP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是内容商,你已经承担了新技术新玩法新市场的风险,这时候应该尽量降低内容本身的风险。因此,手里有超级IP的内容公司以及与它们合作的硬件公司将比没有这些超级IP的玩家们更有机会品尝到VR的果实。

l 与“VR前”时代相比,VR时代是一个更加青睐生态型企业的时代。硬软一体、八面协同的生态型企业在VR时代的竞争优势将比以往更为明显。

l 虽然所有探索都值得鼓励,但万恶的资本和资本家们还是会更青睐那些创始人有正确的基因、技术或者模式具有颠覆性、潜在商业化路径清晰、最好还有一定规模的VR公司。这样的公司可以是独立的初创企业,也可以是大公司分拆出来的VR业务平台。后者甚至比前者更有机会快速发展。


一个被VR改变的世界会有多么精彩?

十五年前,当AOL、China.com如日中天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十五年后的世界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同样,无论我们今天试图多么深入地研究VR产业,面对十年、十五年之后的世界我们一定也是井底观天。

与预测相比,我们有更多的畅想。与答案相比,我们有更多的问题。我愿意以下面这些问题做为本文的结尾。回答它们应该不需要十五年的时间。

l 三到五年后是否所有的相机和手机都可以拍摄VR?

l 头戴式眼镜什么时候可以做到轻如蝉翼?未来观看VR内容是否一定需要头戴式眼镜?我们会不会带上一副隐形眼镜或者贴上一片芯片就可以彻底驱动我们的感官?

l 未来的人们是否会彻底生活在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里,拥有多个身份,并在它们之间来回游走切换?

l 在虚拟的世界里,是否大脑--而非身体--将支配一切?只要你愿意(当然也许你需要为此付出点费用),是否所有物理极限都可以突破,每个人都可以纵身一跃从地面跳到埃菲尔铁塔顶部或者不带氧气瓶在数百米深的海底自由徜徉?

l 未来当你和我看同一部VR电影的时候,我们看的是同一部电影吗?

l 未来看电影会更社交还是更孤独?VR会把人类变得更宅吗?

l 未来除了娱乐,VR在体育、医疗、养老、教育、建筑、军事等领域,还能诞生哪些炸裂脑洞的应用?

l 毫无疑问,VR可以让人们感同身受。这会增加这个世界的理解和善意吗?

顺便说一句,全篇写的都是VR,只有题目用了“奥酷拉思”,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觉得“奥酷拉思”四个字特别酷。

你要不同意,戴上你的VR眼镜,我们面对面聊聊?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1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求富

15-11-20 12:14

0
VR继续深入人心
002751突破100元大关后继续挺进挂
300113  100元关前蓄势
继续补充
虚拟现实股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虚拟现实设备自营
1、暴风科技(300431):暴风科技旗下的暴风魔镜是专门自营VR虚拟现实设备的,目前已推出暴风魔镜(1代、2代、3代)、小魔镜、魔眼、手工版魔镜等产品。
2、乐视网(300104):乐视网旗下拥有“超级头盔”的VR眼镜盒,据介绍,“超级头盔”能实现1000寸巨幕、15米的观影体验;瞳距毫米级调节,近视可调节,最大支持800度;乐视超级手机即插即用。
二、虚拟显示等硬件制造
3、联创光电(600363):以LED和光电线缆为主导产业,主要业务领域包括:LED、光电线缆、继电器、通信和信息服务。已经形成了LED外延、芯片、器件、背光源及半导体照明光源等较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化生产。
4、水晶光电(002273):研制成功LCOS(硅基液晶)封装玻璃,LOCS为虚拟现实未来的显示技术选择之一。
5、欧菲光(002456):从事摄像头模组制造,给亿思达全息手机提供带眼球追踪能力的前置广角摄像头,眼球追踪为虚拟现实关键的自然交互技术之一。
6、深天马A(000050):深天马的3Dlens作为3D设备普及的核心零部件,其稳定的供货能力在当前时点具备较强的稀缺性。
7、利达光电(002189):目前是暴风魔镜的主要供应商,已掌握了国际先进的透镜、棱镜、光学薄膜规模化制造技术。
8、歌尔声学(002241):Oculus镜头两家供应商之一,歌尔声学参股歌松光学。
9、三安光电(600703):主要从事芯片、LED产品,从事虚拟现实投影设备。
10、汉麻产业(002036):推进重大资产置换事项,主业华丽转身,置入资产联创电子涉及光学镜头和触控显示两大消费电子领域。
三、虚拟现实软件或系统平台
11、华力创通(300045):开发出了虚拟现实软件平台,同时开发的三维建模软件也可用于虚拟现实技术。
12、川大智胜(002253):研发三维人脸识别技术,未来产业化空间无限。采用英特尔公司的低成本传感器,成功开发出国内第一套三维人脸识别系统,并在2015年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展示。
13、大恒科技(600288):大恒科技以虚拟现实软件切入行业,一直从事智能检测系统及部件和激光器及应用设备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14、全志科技(300458):公司表示密切关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及市场发展情况,研究进入该领域的可行性。从事电子元器件、软件的研发及销售与系统集成业务。
15、大华股份(002236):监控产品供应商和解决方案服务商,面向全球提供领先的视频存储、前端、显示控制和智能交通等系列化产品。
四、视听触展示等后台配套
16、数码视讯(300079):具有体感技术全套方案的厂商,能将数字内容投射成全息图像,可以和现实世界互动。
17、易尚展示(002751):从事商业连锁终端集成服务,提供虚拟展示服务。
18、京东方A(000725):着力可穿戴智能设备,同时一直对新型显示技术的不同技术方向进行跟踪与研究,在虚拟现实领域已有较好的技术积累,有助于随时切入虚拟现实领域。
19、海康威视(002415):旗下拥有国内首款工业立体相机和工业面阵相机,除了能提供图像数据之外,还能够提供深度信息数据,利用深度数据可以对物体进行三维建模,实现物体的三维感知。
20、银河生物(000826):与太阳花科技成立合资公司研发虚拟试衣和虚拟博物馆展示。
五、以控股或战略合作方式切入
21、爱施德(002416):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瑞成汇达科技有限公司参股暴风魔镜。不仅如此,暴风魔镜还与爱施德合建线下体验店。
22、慈星股份(300307):购买盛开互动35%的股权,通过投资盛开互动,获取在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图形、图像以及语音处理等多个方面的国际先进技术,为上市公司进军服务机器人领域奠定基础。
23、联络互动(002280):全资子公司数字天域(香港)以1500万美元持有美国创业公司Avegant 21.02%的股份,旗下最为著名的Glyph是一款头戴式虚拟现实眼镜,使用视网膜投影技术将画面直接投射至用户的眼中。
24、长江通信(600345):持有长江力伟34%股权,长江力伟主要从事硅基液晶(LCOS)微投影显示芯片的研发和生产。
25、华讯方舟(000687):今年6月恒天天鹅向华讯方舟募集资金不超过23亿元,全部用于新型超宽带相控阵天线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其中一个重要项目是全彩、通透型头载显示设备研发。
26、奥飞动漫(002292):近期以B轮领投方式对从事动作捕捉相关技术开发及应用的诺亦腾公司进行投资。双方将在多项业务方面共同进行拓展,包括眼下大热的内容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题材,合作开发领先行业的解决方案。
27、华谊兄弟(300027):今年4月,华谊兄弟旗下全资子公司就斥资2400万投资暴风魔镜,交易完成后,华谊持有暴风魔镜8%股权。
28、顺网科技(300113):与HTC于11月17日就虚拟现实资源互惠合作达成战略伙伴关系,未来将在Vive系列产品销售、游戏运营、泛娱乐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
29、天音控股(000829):天音控股子公司天音通信曾与华谊兄弟、瑞成汇达、光启松禾等共同向暴风魔镜增资。
30、凤凰传媒(601928):收购厦门创壹,后者拥有多套成熟且广泛应用的虚拟现实系列产品,如创壹web3D虚拟现实平台、创壹虚拟教学培训系统、创壹虚拟数控机床培训系统、创壹虚拟桥吊实训系统、创壹虚拟现实展示系统等。
31、安妮股份(002235):今年6月曾以930万增资入股上海桎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获10%股份;桎影数码主要为游戏厂商、影视节目提供图象画面相关的技术服务;2015年4月启动虚拟现实项目,以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儿童教育产品。
32、奋达科技(002681):参股奥图科技,预计将在本月发布VR设备,包括VR眼镜“炫视”和可录制360度全景视频的“360全景球”。
33、华闻传媒(000793):参股深圳市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鸿立投资厦门一品威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北京兰亭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上海乐相科技有限公司。
34、岭南园林(002717):全资子公司恒润科技与英国公司Holovis签订了《战略互助框架协议书》,双方就拓展国内外特种影院及主题项目业务等展开深入互助。Holovis系一家全球领先的感官体验创新及方案供应商。
求富

15-11-19 11:27

0
消息面上,顺网科技11月18日晚公告称,公司与宏达通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达通讯或“HTC”)于17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就虚拟现实(以下简称“VR”)资源互惠合作达成战略伙伴关系,未来将在VIVE系列产品销售、游戏运营、泛娱乐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

  根据协议,宏达通讯授权顺网科技作为中国大陆地区范围内公众上网场所渠道HTC VIVE系列产品的独家代理商。顺网科技将独立负责公共上网场所的资源整合、渠道搭建,为HTC VIVE系列产品搭建拥有合法健全管理体系和具有市场活力的营销渠道网络。顺网科技将独立负责公众上网场所的运营、监管。同时,顺网科技独立负责开发用于管理公共上网场所内HTC VIVE 运营管理的计费产品和虚拟现实内容管理平台,HTC负责前述产品启动页面的开发,双方紧密合作,以尽快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公众上网场所内的HTC VIVE生态系统。另外,顺网科技将积极参与并配合HTC开展的HTC VIVE系列产品市场营销活动;顺网科技与HTC建立专门工作联络组,双方指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统筹协调,有效沟通、诚信合作和数据分享。

  兴业证券认为,虚拟现实目前尚处于推广初期,用户直接购买设备意愿尚不强。顺网作为上网服务行业第一线上平台,直接对接消费者、设备商,将在未来发挥更显著的平台效应。根据现场体验与草根调研,初步估算网吧虚拟现实的收入市场空间将在百亿以上
求富

15-11-19 11:09

0
今天全面爆发,继续逢低低吸持有,享受翻几番行情
大梵天

15-11-18 20:30

0
300113 现在是龙头,明天2036有望复位
求富

15-11-18 15:39

0
最近增加了很多标的
vr可以继续跟踪,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求富

15-10-23 18:50

0
今天VR板块继续表现活跃,VR板块的标杆股暴风科技继续涨停重回100元大关以上,随着年底暴风魔镜开始批量出货,股价再创除权后的新高也不是没有可能。
  领投暴风魔镜的华谊兄弟 300027 今日复牌,也没有跌停开盘,以39元低开,最低探底37.88元被拉起平台整理,主力非常惜售,清理了配资盘后,下午14:30分后,主力开始发力拉升。
关于华谊兄弟,查阅相关资料今年4月13日华谊兄弟(300027)之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天津)互动娱乐有限公司对暴风魔镜投资2400万,其中256,791元计入暴风魔镜注册资本,23,743,209元计入暴风魔镜资本公积,交易完成后,华谊持有暴风魔镜8%股权。
  这意味着继游戏、粉丝社区、在线发行等战略布局后,华谊兄弟再次拓展互联网娱乐业务,发力抢占虚拟现实技术的娱乐应用市场。
北京暴风魔镜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暴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主要从事虚拟现实技术的业务开发及运营。暴风魔镜公司在2014年9月推出了其第一款硬件产品“暴风魔镜”,并于同年12月推出第二代产品。暴风魔镜是一款虚拟现实眼镜,在使用时配合暴风影音开发的专属应用,可在手机终端上实现影院级观影效果甚至 IMAX 效果。同时,暴风魔镜还具有游戏功能,可实现更真实的3D游戏场景。
  华谊兄弟是国内最大的影视娱乐公司,旗下拥有丰富的艺人、内容和营销资源,每年向全球输入大量优质的影视内容,而虚拟现实将是华谊下一步必将触及的新领域。从好莱坞和近期各大电影节的趋势来看,虚拟现实技术已开始在电影制作中展现价值,并被视作一种可行的、趋势化的新方向。作为投资方,华谊看好暴风魔镜的团队和创新能力,也看好国内虚拟现实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和机会。 

  有业内人士表示,暴风魔镜实现了以手机终端代替以往虚拟现实设备单独配备的硬件,解决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普及过程中最大的障碍——硬件成本昂贵。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3月25日,暴风魔镜累计用户数超24万,日活用户近2万;VR用户单人单日平均使用时长达27分钟;日新增用户均值上升到3500人。各项数据月增幅均超20%。 反观内容供给方面,无论是影视领域还是游戏领域,华谊都拥有丰富的娱乐IP资源,可以为暴风魔镜的虚拟现实终端提供强大的内容支持,二者的合作非常值得期待。 
注:暴风魔镜于2015年1月30日成立,主营业务为虚拟现实业务的开发和研究,拥有国内顶尖的虚拟现实技术的研发团队,目前已推出国内第一款头戴式显示器设备。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新技术,未来在视频娱乐、体育直播、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行业前景较好。
  
000829 天音控股,今日涨停。
  ·提前涉足虚拟现实·2015年4月,控股子公司天音通信与华谊兄弟(天津)、瑞
  成汇达、光启松禾共同对暴风魔镜进行投资,其中天音通信投资金额1500万元,其
  中160494元计入暴风魔镜注册资本,完成后将持有暴风魔镜5%的股权。暴风魔镜于2
  015年1月30日成立,主营业务为虚拟现实业务的开发和研究,拥有国内顶尖的虚拟
  现实技术的研发团队,目前已推出国内第一款头戴式显示器设备。虚拟现实技术作
  为新技术,未来在视频娱乐、体育直播、远程医疗 、在线教育 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潜力,行业前景较好。
求富

15-10-20 15:50

0
标杆股票,突破平台后连续三板
求富

15-10-19 12:17

0
上周末阿里巴巴宣布不具约束力提议,将收购优酷土豆,视频网站 最有机会成为VR内容的发行平台。如果它们再和在线票务平台结合起来,取代现有的电影发行公司和院线公司几乎是必然,最近苹果、谷歌、微软、索尼都加入了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下一代的信息平台,是牛B到爆炸的平台。Facebook豪赌虚拟现实未来将投资数十亿美元,Facebook首席科技官麦克·施欧佛表示,Facebook已经大幅增加了其对虚拟现实的投资,并将在未来十年在虚拟现实上投资更多。施欧佛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我们对虚拟现实有一个长达多年的计划。
今天视频网站,VR继续发酵,VR龙头老大300431突破后连拉2板,
002273继续跟随。
下面继续介绍下VR领域个股
1.300431暴风科技:
·国内领先的互联网视频企业·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在线视频企业,“暴风影音
  ”是旗下主打产品,其功能演变经历了“本地播放”、“本地播放为主、在线播放
  为辅”和“在线播放为主、本地播放为辅”的三个发展阶段。在PC端,根据艾瑞咨
  询数据,2014年12月,暴风影音PC端日均有效使用时间约3000万小时,日均覆盖人
  数约2700万人,分别位于在线视频行业第一和第三;在移动端,2014年12月,暴风
  无线日均覆盖人数约1500万人,日均有效使用时间约500万小时,在无线端视频应用
  中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九。公司业务模式是互联网行业典型的“免费+广告”模式,20
  11年-2014年广告收入分别为1.41亿元、2.25亿元、3.10亿元和3.43亿元,广告主包
  括淘宝、京东、麦当劳、三星、联想、苏宁、海尔等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
  ·暴风魔镜·2015年9月,股东大会同意公司以3366万元转让暴风魔镜11%股权
  ,本次股权转让后,公司持有暴风魔镜19.84%股权。暴风魔镜2015年1-6月营业收入
  和净利润733万元和-1846万元。
    ·互联网演艺·2015年7月,公司与手势科技签署《投资合作意向书》,手势科
  技以50万元设立标的公司,持有其100%股权。标的公司成立后,公司以5100万元向
  标的公司增资扩股,增资后,公司持有标的公司51%股权。手势科技具有国内互联网
  演艺行业一流的运营团队,已开发了行业领先的互联网演艺平台软件产品,成立了
  多家线下主播工作室,现已拥有数十名主播团队。
    ·互联网电视业务·2015年7月,股东大会同意公司以1.35亿元收购统帅创智家
  30.37%股权,统帅创智家的主营业务为互联网电视业务承接了海尔电器旗下“统帅
  ”品牌电视的全部业务、资产、负债和人员。“统帅”品牌电视2014年完成销量约4
  1万台,2015年1-4月净利润851.27万元。统帅创智家与互联网电视有限公司签署了
  《互联网电视业务战略合作协议》,银河部署符合政策要求及业务需要的集成运营
  平台和内容服务平台,开发互联网电视客户端软件,通过音视频点播、回放及其他
  互动应用、增值服务等方式向用户提供互联网电视服务。银河互联网电视有限公司
  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互联网电视集成服务和内容服务牌照的运营单位。
2.002273水晶光电
 ·视频眼镜·2014年5月,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研发的主流投影技术LOCS(
  液晶覆硅)的半导体光学玻璃镀膜产品已经得到谷歌的认证,公司通过一家中间商
  少量供货谷歌视频眼镜,为其生产提供零部件。关于视频眼镜项目公司的优势在于
  :同时具有丰富的光学零部件产品的技术及生产经验,以及丰富的光机模组设计和
  制造经验。目前该项目研发进展良好。参股公司浙江晶景光电(占72.74%)主要产
  品为光电数码影像产品生产,晶景光电目前仍在与以色列公司进行微投领域合作,
  目前仅是送样阶段,尚未放量生产。2014年净利润-170.28万元。
3.002280联络互动
  ·参股虚拟现实公司·2015年5月,公司全资子公司数字天域香港以1500万美元
  增资美国AvegantCorp.,增资后将持有其21.02%股权。该公司是在美国专业从事智
  能设备研发和销售的创业型公司,在前期已获得了多轮知名专业投资机构的投资,在
  影音呈现和虚拟体验方面具有较大的领先优势。其研发的智能设备在仿真视频、游
  戏和个人娱乐等多个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目前该智能设备已经落地成型,进入推
  广和销售阶段。截至2015年4月30日,所有者权益125.16万美元,净利润-272.23万
  美元。
4.300307慈星股份
·重大事项·2015年8月25日公告,公司拟1350万元增资盛开互动获其51%股权
  ,将获取大量在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图形、图像以及语音处理等多个方面的国际
  先进技术,为公司进军服务机器人领域奠定基础。目标公司截止2014年12月31日,
  营业收入1087.57万元,净利润-334.31万元,资产530.22万元,负债149.78万元,
  净资产380.44万元。
5.000829天音控股
  ·提前涉足虚拟现实·2015年4月,控股子公司天音通信与华谊兄弟(天津)、瑞
  成汇达、光启松禾共同对暴风魔镜进行投资,其中天音通信投资金额1500万元,其
  中160494元计入暴风魔镜注册资本,完成后将持有暴风魔镜5%的股权。暴风魔镜于2
  015年1月30日成立,主营业务为虚拟现实业务的开发和研究,拥有国内顶尖的虚拟
  现实技术的研发团队,目前已推出国内第一款头戴式显示器设备。虚拟现实技术作
  为新技术,未来在视频娱乐、体育直播、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潜力,行业前景较好。
另外002241歌尔声学,300027华谊兄弟也有介入VR.
求富

15-10-08 13:08

0
300431 VR龙1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